孟子選錄3
底下所選錄的三篇,大家都耳熟能詳吧,有精闢論理者,有勵志者,也有點破人性虛偽面者,都很耐人尋味。當然囉,首重於「學以致用」。
告子六(上)
7. 孟子曰:「富歲子弟多賴,凶歲子弟多暴。非天之降才爾殊也,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。今夫麰麥,播種而耰之,其地同,樹之時又同;浡然而生,至於日至之時,皆熟矣;雖有不同,則地有肥磽,雨露之養,人事之不齊也。
故凡同類者,舉相似也;何獨至於人而疑之?聖人與我同類者。故龍子曰:〝不知足而為履,我知其不為蕢也!〞履之相似,天下之足同也。口之於味,有同耆也,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;如使口之於味也,其性與人殊,若犬馬之與我不同類也。則天下何耆皆從易牙之於味也?至於味,天下期於易牙,是天下之口相似也。惟耳亦然,至於聲,天下期於師曠,是天下之耳相似也。惟目亦然,至於子都,天下莫不知其姣也;不知子都之姣者,無目者也。
故曰:〝口之於味也,有同耆焉;耳之於聲也,有同聽焉;目之於色也,有同美焉。〞至於心,獨無所同然乎?心之所同然者,何也?謂理也,義也。聖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。故理義之悅我心,猶芻豢之悅我口。
告子六(下)
15. 孟子曰:「舜發於畎畝之中,傅說舉於版築之間,膠鬲舉於魚鹽之中,管夷吾舉於士,孫叔敖舉於海,百里奚舉於市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空乏其身,行拂亂其所為;所以動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人恆過,然後能改;困於心,衡於慮,而後作;徵於色,發於聲,而後喻。入則無法,家拂士,出則無敵國外患者,國恆亡。然後知生於憂患,而死於安樂也。」
盡心七(下)
37. 孟子曰:「孔子:〝不得中道而與之,必也狂獧乎!狂者進取,獧者有所不為也。〞孔子豈不欲中道哉?不可必得,故思其次也。…
孔子曰:〝過我門而不入我室,我不憾焉者,其惟鄉原乎!
鄉原,德之賊也。〞…
萬章曰:「一鄉皆稱原人焉,無所往而不為原人,孔子以為
德之賊,何哉?」
曰:「非之無舉也,刺之無刺也;同乎流俗,合乎汙世;居
之似忠信,行之似廉潔;眾皆悅之,自以為是;而不可與入
堯舜之道,故曰德之賊也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