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

台語的真善美(下篇)

     台語的真善美(下篇)
    (台語的真善美這篇文章篇幅稍長,上篇敘述台語源流與
      淪為方言的過程,本篇則著重在台語內涵。) 
      而台語較諸以北京語為底的中國普通話,有它獨特的地方。這些地方除了展現台語的源遠流長,更反應出族人的生活背景﹑自然環境所形成的文化特色,這些特色究竟是什麼呢?茲分六大項敘述於下:
    一﹑台語具有精確的特質
(一)代名詞「阮」和「」的區別
台語的「阮」和「」都是第一人稱多數。「咱」包含了對方,而「阮」則將之排除了。所以當妳用普通話向一個美國人說「我愛我們的國家」時,老美會以為您有綠卡呢。若用台語說「我愛阮个國家」,則語意清清楚楚。
(二)台語的數詞相當細密
當我們分一塊餅時,普通話的一半,台語說「一平」,而四分之一則為「一角」,八分之一則是「一周」。多於八份的如花﹑柑子之類的稱「一瓣」。
(三)台語的生活詞彙也充滿細密性,展現本土文化的特色
 由於生活環境的不同,對大自然草木﹑蟲魚﹑鳥獸的認知所發展出來的語彙相當豐富。如台語有蟳﹑紅蟳﹑菜蟳冇蟳﹑截仔﹑三點仔﹑毛蟹﹑紅蛟仙﹑沙垂﹑沙馬仔等等的區別,這是何等的細密!如果到魚市場用普通話說要買「螃蟹」,叫人家如何是好?
 又如常見的蜘蛛,台語就把「 」(ㄌㄚ 讠ㄧㄚˇ)和蜘蛛分辨得一清二楚。
  台語把皮膚「癢」(ㄐㄧ)和搔「癢癢」(讠ㄧ)這兩種癢區分開來;也把擦破皮的「痛」叫做「疼」(ㄊㄧ)和擦上酒時的「痛」叫做「」(ㄒ),兩者有所區別。
 台語更將狗「吠」(ㄅㄨㄧ)﹑鳥子「吼」(ㄏㄠˋ)﹑貓子「吆」(ㄧ等動物的叫聲,和人的「哀哀叫」區分開來,而普通話則不論人﹑獸通通都是「叫」。
    二﹑台語的動作詞相當豐富
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如普通話一個「打」字,在台語裡就顯得多彩多姿了。
       如打算盤「撥」算盤,打官司該叫「發」官司,其他出自
       手頭的動作,如:「」﹑「撲」﹑「揲」﹑「摃」﹑「
       」﹑「抉」﹑「搧」﹑「搰」﹑……等等真是不勝枚
        據說普通話裡的動詞「打」和「吃」就佔去一大部   
        如:「吃」緊﹑「吃」香﹑「吃」虧﹑…好像什都可以
        吃。又如「打」尖﹑「打」扮﹑「打」盹﹑…似乎什
        可以打。這點從好的方面來說,簡單易學,但從另一個角度
        看來,則有用字粗糙且貧乏的感覺。然而語言的演變就是這
        樣,簡單易學才能廣流傳,就如僅二百年左右之歷史的
        英語,快速發展世界通行語一樣。當然,大英帝國曾經
        全球殖民,與當今網路的誕生更具有關鍵性的力量。以這種
        趨勢看來漢語再樣孤芳自賞,和法語一樣,日後恐將
        成學者究的語言而已。
    三﹑台語的典雅可圈可點
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 台語裡的許多詞彙,相當古典而且優雅。如普通話的零 
      嘴,台語保存著「庶饈」的語彙,臘月二十四的大掃除稱
     「掅」,懷孕叫做「有身」,妻子這個稱謂則吸收原住民
      語稱「牽手」。中午是「中畫」,小兒周歲叫做「度
      晬」,拜訪親友的所提的見面禮為「伴手」,但至親的人
      如:姑姑﹑阿姨買的禮物則為「等路」。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 還有丟叫「現世」﹑扒手叫「剪子」等等,都是相
      當典雅的詞語。
    四﹑台語有含蓄﹑美妙﹑生動有趣﹑厚道和合邏輯的特質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比如英俊正港的台語是「緣投」,有趣則說「心適」,
      隨便說成「秤采」這是相當含蓄的措詞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 而招手叫「翼手」,您只要看過白鷺鷥或海鷗飛翔時,
      翅膀擺動的那種優雅動作,就能欣賞「翼手」這個詞的美 
      妙。至於武松打虎那幕描述他喝醉酒走起路來「辿來辿
      去」,辿者山走也,遠比踉踉蹌蹌一詞更令人感覺淪肌浹
      髓,不禁要擊掌稱「」!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台語裡更有一個「開」字,能藉著音調變化與重疊作
      用,變化出五種意義來。如「開 ﹣」﹑「開開   ﹣」﹑「開
      開 」﹑「開開開 ˊ  ﹣」以及「開開開  」,令人
      覺得生動心適。還有「吻」普通話發音ㄨㄣˇ,而台語則
      是用」字發ㄐㄧㄇ音,最後是閉唇音收尾,韻味自是不
      同。台語謂目不識丁叫做「一字不知也一劃」,謂百發百中
     為「一必一中」,說不懂知恩圖報「船過水無痕」,而形
      容人模樣叫「戇到未曉耙癢」,誇張有趣了
           當看到台語說「企懸山看馬相」而非隔山觀虎時,
     我們會領略到台語厚道的意涵。而形容一個庸俗之輩卻育有優
     秀子女為「歹竹出好筍」,比起鴉巢生鳳要合邏輯多了。又
     生氣台語叫做「受氣」,蘊含的哲理意味顯然不同。
    五﹑台語的音節數豐富,表義能力強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 台語語音要素有二十個聲母,十一個單韻母,八個塞聲
      尾韻母,五個鼻化音韻母,及三十三個結合韻母。這些要素
      呼音時共可結合成六﹑七百個音節,再加上七種聲調,更可
      變化出二千六百多個音節,扣除空韻還比普通話多出千個左
      右,所以台語用一個字可表達的詞語如「發」﹑「勇」﹑
      「愛」等,普通話卻要需要同義複詞「發動」﹑「健壯」和
      「喜歡」來表達。
    六﹑台語讀音可朗誦詩詞﹑佛經以及所有中國典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據專家說唐詩﹑宋詞,有些若用普通話朗誦不能押韻
      時,這時候試著用台語來朗誦就對了。今信手拈來例:
  漁翁  柳宗元
  漁翁夜傍西巖宿,曉汲清湘然楚竹,
  煙消日出不見人,欸乃一聲山水綠,
  迴看天際下中流,巖上無心雲相築。
  (古體詩宿﹑竹﹑綠﹑築全押入聲字。)
  金縷衣  杜秋娘
  勸君莫惜金縷衣,勸君惜取少年時;
  有花堪折直須折,莫待無花空折枝。
  (四支韻,都押〝ㄧ〞韻)

  秋夜曲  王維 
  桂魄初秋霞微,輕羅已薄未更衣;  
        銀箏夜久殷勤弄,心却空房不忍歸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以台語吟唱,此詩五微韻明顯押〝ㄧ〞韻。)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   大家都唸過岳飛的詞―滿江紅,也都全用漢音押入聲       韻,基於篇幅內容在此從略,可自行檢驗。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台語的文言音系統,可以誦讀所有中國古籍。如:四書﹑老莊﹑諸子百家等典籍,若用台語朗誦,更是漢味十足。 而佛號
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是從梵文音譯的,以台語發音至貼切,不用像現在把「南」字注音ㄋㄚˊ了。稱大行普賢菩薩,把「行」注音為ㄏㄥˋ,原來台語德行的「行」字,發音為ㄏㄧㄥ 。其他音譯的佛名,菩薩名以至語﹑讚文,都顯示了台語幾乎保存了六朝或唐朝的語音。玆舉一例:
   蓮池海會   彌陀如來   觀音勢至坐蓮臺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接引上金階   大誓弘開   普願離塵埃
          (蓮池法會所唱誦的讚文,用台語唱誦,也全是押ㄞ韻。     
綜上所述,不難看出精確性及漢語古音的保存,是台語難得真實的一面。而其細密性﹑動作詞的豐富性﹑語彙蘊涵厚道﹑合邏輯特性及台語表義能力強展現了台語完善的性質。至於其典雅﹑含蓄﹑生動有趣等特質,顯露台語美好的面貌。 
        有關台語的源流,以及何會淪方言,的內涵所具善美的特質,本文所提只是粗略的觀點,若是欲窺堂奧,可到書局找找這類正在蓬勃發展的本土文化書籍來看。最近好多民間自發性的力量在維護台語,不但展現了台語無比強韌的生機,也讓四百餘年來,在台灣通行語的地位,有逐漸恢復的轉機。
          過去不論是學校,或是電視媒體,有意無意間造成大家對台語本質的誤解,於今大家應可掃除心中的陰霾們在相互尊重的健康心態上,培養多語的能力,對日後在社會上的生活和諧,個人的求知管道,或就業機會,都將令有意外的驚喜!
參考書目

  台語呼音法       王俊明著
  台灣話流浪記    許極燉著
  國音學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音編輯委員會編纂
參考文章
  學習母語深沉智慧       洪惟仁:民進報周刊第四十一號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1987)
  台語是粗鄙的語言嗎? 洪惟仁:民進報周刊第四十九號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1988
  追尋﹑整理閩南語字彙 許成章:民國76年7月20日民眾日報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14,041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