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

吃蘋果可以治療膽結石

吃蘋果可以治療膽結石
(摘自觀世音月刊 300期)
一﹑膽結石成因:飲食中,肉﹑油﹑糖﹑蛋白質過多,或習慣吃
    得太油,使肝臟功能受損,無法把體內廢物完全排出,積留
    在膽囊中,而形成膽結石。
二﹑初期症狀:一般在膽結石之前,會有肝臟的毛病﹑便秘或有
    腹中易脹氣的現象。
三﹑初期治療方法:一星期到十天的時間,只吃水果則可預防膽
    結石的形成。還有飲水不足,也有增加膽結石發生的可能。
四﹑有了膽結石之後:如果膽結石很小,並不會有特殊的感覺,
    如果感覺肝部疼痛,就已結石多年了。此時應該飲食清淡,
    多吃含鉀豐富的蔬菜﹑水果,可減輕肝﹑膽的負擔。
五﹑如果飯後腹中容易脹氣的人,很可能已有膽結石,此時配合
    照超音波診斷更加明確後,就可採下述方法排除,既少痛
    苦,又省費用。
1.每天用新鮮蘋果打成果汁(不摻水),(或用美國進口瓶裝或罐頭蘋果汁),在早﹑中﹑晚及睡前(空腹時)各喝一杯,每杯約250㏄,在飯前或兩餐之間飲用都可。(每天蘋果量約中等大的十粒。)每天4杯,一連喝五天,飲食一如平常。
2.第六天停止喝蘋果汁,不吃晚餐。在下午六點﹑八點各一次,用一至兩茶匙(西餐喝玉米濃湯的那種湯匙)的瀉鹽(硫酸鎂,藥房有售。)溶於一杯冷或溫開水(約250㏄)中攪拌均勻後飲下。
3.十點再用新鮮檸檬(中等大的一至兩個)壓汁,混合半杯橄欖油(約125㏄)調勻後飲下。
4.次日(即第七天)早晨,即可從大便中排出膽結石。此時用便盆承接,可檢出十至二十粒油狀翡翠色的大﹑小圓形物,小的如沙粒,大的似拇指,如果石粒量多或較大,排後會有不舒暢的感覺,但只要休息一﹑兩天就好了。又在飲用瀉鹽和檸檬時,可以熱敷腹部,以使膽管充血擴大,便利排石。
5.在台灣如果用新鮮鳳梨汁(不加糖)代替蘋果汁,應該也有效。但是腎結石和膀胱結石,使用此法則無效。
6.如果曾患膽結石,經開刀割除膽囊後又發現膽管有結石,亦不妨用此法一試。
7.即使沒有膽結石的人,使用此法也無妨礙,更無危險。
8.膽結石是油狀的圓形物並非如腎﹑膀胱的結石,經兩﹑三天就會化為水。 
 
蘋果食療法,排出膽結石。
199876日中時晚報,曾圖文並茂刊登一則這樣的新聞:
    日本工程師來台求偏方,飲用果泥5日,再搭配檸檬汁,橄欖油解除痛苦。
石常輝/花蓮報導
    日本近畿大學畢業的下水道專家磯江正俊,經醫師診斷膽結石必須開刀,他卻跑到花蓮瀉下大量積石,使日本醫師頻呼「奇蹟」。
    日前,磯江正俊前來花蓮感恩,並詳述這段奇特的因緣。
    民國六十四年,磯江正俊以下水道專家的身份,應聘到台北市政府擔任技術顧問,結交了不少台灣朋友,至今還保持連絡。
    磯江是大阪人,擔任日昇株式會社董事長,去年九月十三日因腹痛進入鳥取縣立厚生醫院治療。從X光片及超音波證實膽結石,其中有兩顆掉進膽管,必須開刀取出。
    九月廿九日磯江辦理出院後「失蹤」了,他的媽媽接到醫院的通知,有膽結石死亡的先例,要求找到磯江趕快到醫院接受治療。
    磯江在台服務期間,曾經聽到膽結石不必開刀,有食療法可以排出來。因此向台灣友人求救,縱然無效再挨一刀也認命了。
    十月一日磯江抱著忐忑的心情前來試一試,儘管內心半信半疑,在友人的陪伴下前來花蓮的三清宮,先對莊嚴的神像頂禮後,再虔誠的默禱。
    一週後磯江如願以償排出膽結石,高高興興的返回日本,醫院檢查時找不到膽結石,拿出X光片對照,磯江說,我到花蓮吃蘋果,方法正確,瀉了。
……
    花蓮三清宮指導磯江的方法與觀世音月刊所述有不同處:
1.每天晚上七﹑八﹑九﹑十點各吃250㏄的蘋果泥。
2.瀉鹽一匙,檸檬4個(沒說明大小),橄欖油是200㏄。
3.據磯江研究指出:蘋果泥是軟化結石,檸檬汁軟化膽管,橄欖油促進分泌大量膽汁,把結石衝出膽囊,排出體外。

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1,378 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