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

論語選輯(下)

論語選輯(下)
憲問第十四
9.子曰:「為命,裨諶草創之,世叔討論之,行人子羽修飾之,  
   東里子產潤色之。」
11.子曰:「貧而無怨,難‥富而無嬌,易。」
14.子問公叔文子於公明賈,曰:「信乎?夫子不信﹑不笑﹑不取
     乎?」公明賈對曰:「以告者過也!夫子時然後言,人不厭其
     言;樂然後笑,人不厭其笑;義然後取,人不厭真取。」子
     曰:「其然!豈其然乎?」
18.子貢曰:「管仲非仁者與?桓公殺公子糾,不能死,又相
     之。」子曰:「管仲相桓公,覇諸候,一匡天下,民到于今受
     其賜;微管仲,吾其被髮左袵矣!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,自
     經於溝瀆,而莫之知也!」
30.子曰:「君子道者三,我無能焉:仁者不憂;知者不惑;勇
    者不懼。」子曰:「夫子自道也!」
35.子曰:「驥不稱其力,稱其德也。」
46.原壞夷俟。子曰:「幼而不孫弟;長而無述焉;老而不死;是
    為賊。」以叩其脛。
 衛靈公第十五
7.子曰:「可與言,而不與之言,失人;不可與言,而與之言,
   失言。知者不失人,亦不失言。」
9.子貢問為仁。子曰: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居是邦也,
   事其大夫之者,友其士之仁者。」
11.子曰:「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。」
16.子曰:「群居終日,言不及義,好行小慧,難矣哉!」
19.子曰:「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。」
22.子曰:「君子不以言舉人,不以人廢言。」
23.子貢問曰:「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?」子曰:「其  
    〝恕〞乎!己所欲,勿施於人。」
26.子曰:「巧言亂德。小不忍,則亂大謀。」
27.子曰:「眾惡之,必察焉;眾好之,必察焉。」
28.子曰:「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。」
30.子曰:「吾嘗終日不食,終夜不寢,以思,無益;不如學
      也。」
33.子曰:「君子不可小知,而可大受也。小人不可大受,而可小
      知也。」
38.子曰:「有教無類。」
39.子曰:「道不同,不相為謀。」
40.子曰:「辭,達而已矣!」
 季氏第十六
1.季氏將伐顓臾。冉有﹑季路見於孔子曰:「季氏將有事於顓
   臾。」孔子曰:「求,無乃爾是過與?夫顓臾―昔者先王以為
   東蒙主,且在邦域之中矣,―
   是社稷之臣也,何以伐為?」冉有曰:「夫子欲之,吾二臣
   者,皆不欲也。」孔子曰:「求!周任有言曰〝陳力就列,不
   能則止。〞危不不持,顛
   而不扶,則將焉用彼相矣?且爾言過矣!虎兕出於柙,龜玉毀
   於櫝中,是誰之過與?」冉有曰:「今夫顓臾,固而近於費;
   今不取,後世必為子孫憂。」孔子曰:「求!君子疾夫,舍曰
   欲之,而必為之辭。丘也,聞有國有
   家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貧而患不安。蓋均無貧,和無
   寡,安無傾。
   夫如是,故遠人不服,則修文德以來之。既來之,則安之。今
   由與求也,相 夫子,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;邦分崩離析,而不
   能守也;而謀動干戈於邦內,
   吾恐季孫之憂,不在顓臾,而在蕭牆之內也!」
4.孔子曰:「益者三友,損者三友:友直,友諒,友多聞,益
   矣。友便辟,友善柔,友便佞,損矣。」
6.孔子曰:「侍於君子有三愆:言未及之而言,謂之躁。言及之   
   而不言,謂之隱。未見顏色而言,謂之瞽。」
7.孔子曰:「君子有三戒:少之時,血氣未定,戒之在色。及之
   壯也,血氣方剛,戒之在鬥。及其老也,血氣既衰,戒之在
   得。」
9.孔子曰:「生而知之者,上也。學而知之者,次也。困而學
   之,又其次也。困而不學,民斯為下矣!」
 陽貨第十七
2.子曰:「性相近也,習相遠也。」
3.子曰:「唯上知與下愚,不移。」
4.子之武城,聞弦歌之聲,夫子莞爾而笑曰:「割雞焉用牛
   刀?」子游對曰:' 「昔者,偃也聞諸夫子曰:〝君子學道則愛
   人,小人學道則易使也。〞」子曰:「二三子,偃之言是也,
   前言戲之耳!」
6  子張問仁於孔子。孔子曰:「能行五者於天下,為仁矣。」請問之。曰:「恭﹑寬﹑信﹑敏﹑惠。恭則不侮;寬則得眾;信者人任焉;敏則有功;惠則足以使人。」
8. 子曰:「由也,女聞〝六言六蔽〞矣乎?」對曰:「未也。」「居!吾語女:好〝仁〞不好學,其蔽也〝愚〞;好〝知〞不好學,其蔽也〝蕩〞;好〝信〞不好學,其蔽也〝賊〞;好〝直〞不好學,其蔽也〝絞〞;好〝勇〞不好學;其蔽也〝亂〞;好〝剛〞不好學,其蔽也〝狂〞。」
9.      子曰:「小子!何莫學乎詩?詩:可以興,可以觀,可以羣,
      可以怨;邇之事父,遠之事君;多識於鳥﹑獸﹑草﹑木之
      名。」
12.  子曰:「色厲而內荏,譬諸小人,其猶穿窬之盜也與!」
13.  子曰:「鄉原,德之賊也!」
14.  子曰:「道聽而塗說,德之棄也!」
15.  子曰:「鄙夫,可與事君也與哉?其未得之也,患得之。既得
      之,患失之。苟患失之,無所不至矣!」
19.  子曰:「予欲無言。」子貢曰:「子如不言,則小子何述焉?」子曰:「天何言哉?四時行焉,百物生焉;天何言哉?」
22.子曰:「飽食終日,無所用心,難矣哉!不有博弈者乎?為之
     猶賢乎已!」
23.子路曰:「君子尚勇乎?」子曰:「君子義以為上。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,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。」
25.子曰:「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!近之則不孫,遠之則怨。」
26.子曰:「年四十而見惡焉,其終也已!」
 微子第十八
7.逸民:伯夷﹑叔齊﹑虞仲﹑夷逸﹑朱張﹑柳下惠﹑少連。
   曰:「不降其志,不辱其身,伯夷叔齊與?」謂柳下惠﹑少
   連:「降志辱身矣,言中倫,行中慮,其斯而已矣!」謂虞
   仲﹑夷逸:「隱居放言,身中清,廢中權。」「我則異於是,
   無可無不可。」
10.周公謂魯公曰:「君子不施其親,不使大臣怨乎不以,故舊無大故,則不棄也,無求備於一人。」
 子張第十九
1.      子夏曰:「日知其所亡,月無忘其所能,可謂好學也已矣!」
4.  子夏曰:「雖小道,必有可觀者焉;致遠熱泥,是以君子不為
      也。」
8.      子夏曰:「小人之過也必文。」
9.      子夏曰:「君子有三變:「望之儼然,即之也溫,聽其言也
      厲。」
11.子夏曰:「大德不踰閑,小德出入可也。」
12.  子游曰:「子夏之門人,小子當洒掃﹑應對﹑進退,則可矣。抑末也;本之則無,如之何?」子夏聞之曰:「噫!言游過矣!君子之道,熟先傳焉?熟後倦焉?譬諸草木,區以別矣。君子之道,焉可誣也?有始有卒者,其惟聖人乎!」
13.  子夏曰:「仕而優則學,學而優則仕。」
20.子貢曰:「紂之不善,不如是之甚也。是以君子惡居下流,天
     下之惡皆歸焉。」
21.子貢曰:「君子之過也,如日月之食焉。過也,人皆見之;更
     也,人皆仰之。」
23.叔孫武叔語於大夫於朝曰:「子貢賢於仲尼。」子服景伯以告
     子貢。子貢曰:「譬之宮牆,賜之牆也及肩,窺見室家之好;
     夫子之牆數仞,不得其門而入,不見宗廟之美,百官之富
      得其門者或寡矣!夫子之云,不亦宜乎?」
.24.叔孫武叔毀仲尼。子貢曰:「無以為也!仲尼不可毀也!他人
      之賢者,丘陵也,猶可踰也;仲尼,日月也,無得而踰焉。人
      雖欲自絕,其何傷於日月乎?多見其不知量也!」
25陳子禽謂子貢曰:「子為恭也,仲尼豈賢於子乎?」子貢曰:「君子一言以為知,一言以為不知,言不可不慎也!夫子之不可及也,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。夫子之得邦家者,所謂立之斯立,道之斯行,綏之斯來,動之斯和,其生也榮,其死也哀;如之何其可及也。」
 堯曰第二十
2.子張問於孔子曰:「何如斯可以從政矣?」子曰:「尊五美,屏四惡,斯可以從政矣。」子張曰:「何謂五美?」子曰:「君子惠而不費,勞而不怨,欲而不貪,泰而不驕,威而不猛。」子張曰:「何謂惠而不費?」子曰:「因民之所利而利之,斯不亦惠而不費乎?擇可勞而勞之,又誰怨?欲仁而得仁,又焉貪?君子無眾寡,無小大,無敢慢,斯不亦泰而不驕乎?君子正其之冠,尊其瞻視,儼然人望而畏之,斯不亦威而不猛乎?」子張曰:「何謂四惡?」子曰:「不教而殺謂之虐;不戒視成謂之暴;慢令致期謂之賊;猶之與人也,出納之吝,謂之有司。」
3. 子曰:「不知命,無以為君子也。不知禮,無以立也。不知
    言,無以知人也。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