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月九日我們先到三義大興善寺禮拜救世師父,隨後繞到苑裡看看鴨耕稻,再回清水紫雲巖拜拜,然後到大雅路的通豪住宿。
這次來到九華山,沒有朝山,只是純粹拜拜﹑取佛水﹑吃平安麵而已。寺前種了兩排樹葡萄,目前已結實累累,非常美麗,特拍照讓大家開開眼界。
苑裡有山水米,採用自然耕作法,儘量少用化肥﹑除草劑和農藥。他們從國外引進番鴨﹑和國內的鴨配種,生產出一種名叫「和鴨」,體型矯小,適合於稻田禾稜中穿梭覓食,也不啄食禾本植物。牠們愛吃福壽螺﹑小蟲﹑還有浮萍等水生植物。鴨屎還可當有機肥。這回沒拍那群休息中的黃澄澄的和鴨,殊為可惜。
回清水紫雲巖拜拜後,特地造訪清水有名的肉圓擔子。在清水農會斜對面一家不起眼的店面,有一擔肉圓,非常出名。老闆早就一頭白髮了,因而有個「白頭蔡ㄝ」的稱號。他做的肉圓很特別,外皮不厚,炸得有點堅堅(微酥),包的肉餡豐富實在,非常好食。它和王塔筒子米糕店个肉羹﹑扁食齊名。全台灣走透透,各地的肉圓﹑肉羹﹑扁食這三項,無法找到第二家有這等美味。
大約四十年前,白頭蔡ㄝ就在鰲峰路頭,楊內科醫院旁的街路北側擺攤,那時我就去吃過。除了現場坐在小竹椅子吃外,還有十個﹑八個帶回去的。那時候,一粒三元,據說每天可賣出千粒。記得我從基隆調回清水任教時,買了一台幸福牌鐵馬,用去了半個多月的薪水一千多元,而他們一天幾乎賺到我一個月的薪資了。
現在一粒三十元,而且一碗必須夾兩粒呢。這次去,看他多了兩個助手,是他的兒子,而且以前的小竹椅子也換成塑膠矮凳。我沒多停留,所以沒聽到什麼笑談。不像約七﹑八年前,叔﹑嬸回台,專程去吃卻撲個空,到達現場才四點多,鼎裡的肉圓就都已被註文一空了(訂走),嬸嬸說我們從美國來的ㄋㄝ,老闆回說從加拿大來的也共款!還數說他的得意的經歷,說有個老婆婆來要買,問他:有好食無?他給應講:無,歹食啊!哈哈,阿無看ㄝ遐濟人置這,有站咧食,也有坐咧食,人圍到(ㄍ丫ˋ)擠擠(ㄗ
ㄗ
),抑閣問看有好食無?聽他敘述這段活生生的對談,你就知也:這擔肉圓的主人有若臭屁了。
三義九華山大興善寺樹葡萄






5月14日我們再到三義大興善寺
拍回有壹圓硬幣大小對照的樹葡萄



苑裡鴨耕稻




清水白頭蔡肉圓擔子

5月14日我們到卓蘭拍的照片
卓蘭破布子

卓蘭葡萄園


三義九華山大興善寺樹葡萄






5月14日我們再到三義大興善寺
拍回有壹圓硬幣大小對照的樹葡萄



苑裡鴨耕稻




清水白頭蔡肉圓擔子



5月14日我們到卓蘭拍的照片
卓蘭破布子

卓蘭葡萄園

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