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次,我們走了兩條頂級的步道!
每次走在愜意的步道,總會想著要是每天早晨能來走一回,該多享受!但總在距離我家很遠的地方。比如阿里山的神木群步道﹑溪頭大學池一帶的森林浴步道等。
這次我和北投國中退休老師一行37人,同遊花蓮,只鎖定兩條步道,那就是「砂卡礑」和;「白楊」。由這次經驗,又讓我湧起這個思緒:要是在我家附近,我一定會天天來走一回!
砂卡礑入口處,就有貼著崖壁行走的感覺,很顯然是從頁岩鑿出來的一條蜿蜓小徑。一邊是高聳的峭壁,一邊則是深隧的溪谷。然而一入山,目光只投注在左邊溪底,那水流激盪著岩石的美麗景色。
如果沒有左邊的主題景色,這條步道仍舊值得人們流連徘徊,更何況溪水和石頭才是砂卡礑獨具的主題呢。
我們請了一輛43座的遊覽車,在北投捷運站麥當勞前集合,週六早上六點三十分前即刻出發。從重慶北路交流道上高速公路,不久,就轉入5號國道,懷著既興奮又好奇的心,準備體驗號稱亞洲第二長的公路隧道。這時候在老師們熱情參與的歌唱聲中,進入了雪山隧道。總長12.9公里,東西兩條雙線獨立主隧道間,有橫向人行連絡隧道﹑車行連絡隧道及抽﹑排風系統的豎井,設計相當完善。每隔一小段距離就有停車灣,還有LED燈「超過時速90K取締」的警示標誌,大家行駛平穩,不急不徐,歷時約十二分鐘即到達頭城那一端,一眼望去,廣闊的扇形沖積平原呈現眼前。
我們下高速公路在蘇澳找個地方稍作休息,即馬不停蹄進入名聞中外的蘇花公路。車子盤旋上山,忽上忽下,忽東忽西,不多久,到了清水斷崖。雖然最驚險的路段已被安全的隧道取代,但是進出隧道之際還是可以目睹深邃壯闊的太平洋,就在筆直的懸崖腳下。若是自己開車,就能隨意駐足觀看太平洋的浩瀚,諦聽洋流拍岸的天籟。
縱觀蘇花公路全長118公里,其中精彩路段清水斷崖長達21公里,成九十度角幾近垂直插入太平洋,高度均在 八百公尺 以上,氣勢雄偉,號稱世界第二大斷崖。其中清水山東南大斷崖尤為險峻,絕壁削入太平洋海面的壯觀景色長達 五公里 。行車其間,一邊峭壁千仞,一邊汪洋萬頃,真是驚險無比,更讓人領略到前人拓荒之艱辛。
約十一點許,為了避開人潮,我們先在新城九號道路旁休息站用餐,隨後起程到太魯閣遊客中心,這時才將近下午一點。
我們不多逗留,立刻徒步踏上總長4.5公里的砂卡礑步道,這條步道之美全在渾然天成!溪水清徹,溪中巨石羅列,各具風姿。偶爾一處小面積的深潭,蓄積了湛藍色的溪水,更添加了砂卡礑溪的魅力。沿途看那手執相機的人,忙個不停地瞄準特色石頭,就知景色有多美好。我們自然湧起了親水的念頭,於是邊走邊找能夠下 到溪邊的步道路口,結果都被封住了。我們是守規矩的遊客,但心總有不甘,為什麼要把人與水隔絕於咫尺之外?如果為了安全,應該找個水流平穩處,讓遊客一償潑起清冷溪水洗面的樂趣,大概大家都普遍存有怕惹麻煩的心態吧?想著想著,看見一個缺口,下去親親水應該沒危險吧,何況又有兩三位年青人打頭陣快碰觸到水了,這時候卻忽而傳來「嗶」的制止哨音。別忘了,我們是守規短的遊客,怎能硬闖呢?只好作罷。
這更引起不平的心緒了,不禁想起戒嚴時期,四面環海的台灣子民竟然到不了美麗的海岸,親近不到海水?除了限縮在幾處海水浴場之外,無法解海洋之子極欲接觸大海之渴。
再繼續往前走,步道越來越貼近溪床,這時候人煙逐漸稀少,大概也沒人管了吧,我們就大膽下溪去拍水洗面,才算宣洩了一路上被阻止親水樂趣的鬱卒。沒想到抬頭一望,前方不遠處叫攔沙壩,壩上不遠處,好多人在溪中戲水,我們立刻拔腿趕往,原來這裡地勢較平坦,水流平穩,溪邊多處小水潭可供遊客,泡腳踢水。不過,時間有限,同團有人呼喚要集合。雖不能儘情徜徉其中,但還懂得知足常樂,否則哪情願就這樣離開!
我們隨後前往太魯閣峽谷,這是一處名聞國際的旅遊景點,形成這一勝景,是立霧溪水切割了因板塊運動推擠而隆起的中央山脈石灰岩壁,精心雕琢歷時千萬年而成。這地方是三百多年前由原住民太魯閣族發現,而四十多年前,政府為了國防和交通運輸,開通了這條橫越中央山脈的中部橫貫公路,才讓台灣最壯麗的景觀與國人見面;更是外國遊客除了故宮之外必遊的地點,因此也被認為是世界級的自然景觀遺產。然而這不是此次的重點,所以並未下車徒步走最精彩的九曲洞步道。
我們順道造訪了布洛灣台地,走了一條步道觀賞台地的美麗景緻,隨即趕往天祥,當天晚上下榻青年活動中心。
隔天清晨,早早用餐完畢即起程前往白楊步道,這條步道全長才2.1公里。我們在距天祥不遠處的一個停車場下車後,往回走向太魯閣方向不遠處的右邊山壁,看到鑿了一個筆直的山洞,長有380公尺。我們從入口處就可看到另一端的亮光,解說志工陳老師,建議大家不要打開燈,俾能體驗黑暗中行走的特殊感受。不愧是專業志工,連一點不同的感受都怕我們這群初來乍到的旅人錯失了。沿途教我們觀察山肉桂病蟲害現象,以及一種植物〝台灣紫珠〞,它的原住民語用台語譯成「志學」,並用以命名為當地地名的典故,也令人印象深刻。這條步道是台電開闢為工程用的步道,可說是無心插抑的結果吧,沿路景緻之美盡在不言中。
去過中國九寨溝的人,也許認為自然美景總得出國才有得看,沒想到,自家厝邊就有令人驚艷的所在。通過三個〝爆空〞(隧道)後,前面呈現的是水簾洞洞口,旁邊則是白楊瀑布傾洩下來,不是潺潺而是隆隆水流激盪聲,難怪一處景點叫「隧道聽瀑」。可惜的是水簾洞口被工程看板封住,明明己屆完工日期,卻無緣造訪孫行者令人響往的殿堂。據過來人描述,到水簾洞不能穿便利商店買的薄雨衣,那是會被水簾沖破的。我們通過了搖搖晃晃約二十來公尺的吊橋到白楊瀑布觀景平台,又是一處令人流連忘返的地方。
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,再美好的自然響宴,終有時盡。我們返回天祥,再走了一條步道,認識天祥地名由來之後,在活動中心用午餐,隨後就踏上歸途。我們到達宜蘭五結用晚餐時天色尚早,所以,我們又從另一頭仔細端詳了蘇花公路一回,尤其是清水斷崖路段,我貪婪地凝視著那漫無邊際的太平洋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