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

碗膏

碗膏
        近日間,立法院又爆發了立委與官員的口水風波。那是由一位女立委質詢政府官員—教育部長時,把「碗膏」這個台灣社會的通俗用語,搬上了國會殿堂去使用所導致。本來只是芝麻綠豆般的一件小插曲,但是在台灣這樣淺碟經濟環境中的媒體,為了求生存,總是不願遵循大事化小,小事化無的是非處理原則,反其道而行地大加喧染。還搬出台語界學者出面澄清,到底「碗膏」是什麼碗膏。結果不叫學者說還好,一說竟說出:碗膏是〝屎〞這樣離譜的說法,更吹縐了台語正字的一池春水
        碗膏,確實是阮小漢的時陣,相當耳熟的一句用語。它有兩種用法:一是表示「哪有可能」的意思,另一則是對「看不懂的事物」之問語,或對「令人驚訝事物」之用語。比如:有人當眾人的面吹噓他昨晚中了樂透,大家先是一臉狐疑,然後就有人脫口說出:「〝碗膏〞啦,阿煞有也?(怎會是真的)」表示強烈的懷疑,認為這種事根本不可能發生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   再如:看到前面路邊圍著一群人吱吱喳喳的,您會興起一股好奇心,想湊過去看看到底他們是在幹什麼,就說:「咱來去看他們咧(在)創(做)什麼碗膏?」表示對不明事情好奇的疑問用語。
        或許台灣第一次進口榴槤這種熱帶水果時,圍觀的群眾也會七嘴八舌的問:「彼(ㄏㄝ)是什麼碗膏啊?」這是對不明物件的探詢用語。
        碗膏,是非常土俗(ㄙㄨㄥˇ)的一个台灣語詞。意思是一碗的膏哪有可能啦?若有人真正捧出一碗「膏」出來,大家攏會大嘴開開,同齊問:「彼(ㄏㄝ)是什麼碗膏啊?」是大象个?抑是恐龍个?(个:的)
        民間有些通俗用語跟「性」有關,雖然上不了文雅的枱面,但在民間,俗才有力!當我們指望民意代表在審預算時,能為百姓看好荷包,就會說那是民脂民膏!意味「脂」和「膏」都是精華。孩童間也盛行一個冷笑話,就是拿姓氏來開玩笑:陳林李蔡屎,鄭羅趙劉高。雖然其中真正有屎的姓,但是絕對佮「碗膏」這個語詞全然無關係!可是,高就是暗喻「膏」,卻是牽連著這個台灣話語詞。現在差不多知道膏何所指了吧,膏就是指男人的「精液」。所以沒力氣了通常粗俗一點都是說無膏了。男人的精液,台語正名有人說是「滫」,音ㄒㄧㄠˇ,有如淅米汁。碗膏這個詞更土俗的講法應該是「碗膏滫」,為了不那麼刺激才捨去一個字。您說,滫怎可能有一碗之量呢?難怪有人捧出來了,一定會好奇的問,彼(ㄏㄝ)是什麼「碗」膏?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